關于加快建立我省技工院校 專業動態調整機制的指導意見
- 時間:2019-04-18
- 來源:廣東嶺南現代技師學院
- 作者:
粵人社函〔2015〕1854號
各地級以上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人力資源)局,各技工院校:
為貫徹落實《關于大力促進我省技工教育內涵發展的指導意見》(粵人社函〔2014〕2409號)精神,進一步加強我省技工院校專業建設,更加合理地調整優化專業結構,促進我省技工教育內涵發展,現就加快建立我省技工院校專業動態調整機制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及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主動適應技術進步和生產方式變革以及社會公共服務的需要,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統籌發揮政府和市場的作用,加快現代技工教育體系建設,優化技能人才培養結構,培養更多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二、基本原則
堅持適應性原則,努力實現技能人才培養與用人單位需求的結構平衡和良性互動;堅持前瞻性原則,適度超前設置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改善民生急需的相關專業;堅持特色性原則,凸顯專業建設的區域特色和院校特色;堅持整體性原則,努力實現專業的層次、數量、類別等結構上的整體優化;堅持校企合作原則,不斷提高專業設置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三、工作目標
調整布局結構,使專業體系更加完善;促進內涵建設,使技工院校辦學特色更加鮮明;適應發展需求,使技能人才培養結構更加優化;創新管理制度,落實和擴大技工院校專業設置自主權,使體制機制更具活力。最終形成政府宏觀調控與院校自主發展相結合的專業動態調整新機制。
四、政策導向
(一)強化專業服務產業發展導向。技工院校的專業設置及調整應以我省現代產業和區域產業發展規劃布局為導向,對符合產業發展規劃的,要予以大力支持。要優先發展與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的專業,優化發展與傳統支柱產業調整升級相關的專業,積極發展與現代服務業相關的專業。有效控制新增設經管類、數控類、學前教育等布點較多的專業。大力壓縮社會需求趨于飽和的專業。
(二)進一步擴大專業覆蓋面。加快填空補缺,促進我省技工教育專業全面均衡發展。加快培育新的專業優勢,支持技工院校創造條件發展專業目錄中尚未布點的專業類。專業目錄中已布點的專業類,要創造條件擴大設置尚未開設的專業工種。支持技工院校創造條件設置尚未列入專業目錄的新專業。鼓勵有條件的技工院校加快發展社會管理類、現代農業類、生物醫學類、安全類、家庭養老類等特色、短缺專業。
(三)推進傳統專業改造升級。對傳統、老牌專業采取撤、并、擴等形式進行全面梳理,最大限度地避免低層次的重復性設置。傳統、老牌專業的改造升級要面向產業轉型升級,加大并深化校企共建力度,注重技術更新和多工種的交叉融合,堅持“寬口徑、大專業、小方向”的專業群設置體系,不斷提高專業設置的適應性和前瞻性。
(四)推動專業協同創新發展。推進專業建設與人才隊伍建設的協同發展,為專業建設提供人才支撐;與產品研發、技術革新的協同發展,促進教學和科研相結合;與教學改革的協同發展,推行專業建設一體化改革,促進專業建設能力提升;與管理體制改革的協同發展,促進專業系重組、教師轉型;與對外交流合作的協同發展,吸收國際優質課程和資源,提升專業建設的國際化水平。
五、主要舉措
(一)修訂完善專業建設規劃。各地、各院校要根據國家及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產業升級、技術進步以及區域產業結構調整新要求,從學校類型、辦學定位和辦學條件等出發,分析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趨勢,修訂和完善本地區、本院校專業建設與發展中長期規劃,明確2020年以前專業的總體規模、布局結構、質量標準和效益目標,于2016年年中以前按隸屬關系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備案。
(二)修訂專業技能人才培養標準。各技工院校要根據備案通過的專業建設規劃,對各專業、各層級技能人才培養標準進行全面修訂,統籌推進專業建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推進不同層級專業技能人才培養標準無縫對接,形成系統化技能人才培養的專業設置、專業管理、專業建設銜接模式,增強技能人才培養的適應性和針對性。
(三)定期發布專業設置信息指南。省級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根據市場需求對全省技工院校專業設置等提出意見建議,定期發布“技工院校專業調整指導目錄”,明確一定時期內鼓勵類、限制類、淘汰類專業,作為技工院校設置和調整專業的主要依據。各地區、各院校要根據指導目錄和本地區、本院校的專業建設發展規劃,及時調整專業設置。
(四)改進專業設置審核管理辦法。為避免過度、過快和重復設置專業造成同質化競爭、結構性過剩,對新設立未滿三年的技工學校,年度新增設專業數一般不超過5個;其他技工院校年度增設專業數一般不超過4個。對于納入專業調整指導目錄限制類、淘汰類的專業,省內同一區域其他技工院校已經開設相同或類似專業的,原則上不再新增設。
(五)強化特色發展的激勵機制。促進各技工院校合理定位,鼓勵錯位發展、凝練特色,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辦出本校特色、爭創一流。實施省級示范性專業建設,在全省技工院校中扶持建設一批緊貼產業發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社會認可度高、就業質量好的省級重點專業、特色專業和品牌專業,建立不定期更新、適時優化調整、定期復評的動態管理機制。
(六)加強專業建設的評估與監控。完善專業建設保障機制,對省級重點專業、特色專業和品牌專業建設進行年度檢查、發布專業建設質量年度報告。定期開展省級重點專業、特色專業和品牌專業建設的績效考評,對評審和經費投入實施動態調整。不定期對全省布點較多的專業開展專項評估和動態監控。
(七)建立專業預警退出機制。建立我省“技工院校畢業生就業、專業預警與重點產業供需年度報告制度”,對重點企業、行業、產業技能人才需求情況進行統計、監測和分析,定期提出“紅、黃、綠”牌專業名單。從2016年起,對辦學條件嚴重不足、教學質量低下、就業率過低的專業,列入預警名單;連續3年列入預警名單的,撤銷該專業點。組織專家積極探索自愿撤銷、定向增列的專業結構調整機制。
各地級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各技工院校要根據本《意見》精神,結合本地區、本院校實際制定專業動態調整的實施意見或管理辦法。省廳將對各地區、各院校專業調整和建設情況進行專項檢查,并作為學校內涵建設成績與省財政資金投入掛鉤的重要依據。
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2015年8月6日
公開方式:主動公開